阅读历史 |

第391章:京城的决定(二)

加入书签

“劳公的意思?”朱副部长微微皱眉问道。△是要告诉你们我接下来决定的理由。”男子竖起两根指头:“这个理由有两点。”

“第一,我们缺少经验。这个经验,不是说管理的经验,而是和外资接触的经验。是的。我们有很多人才,但是做到小秦同志这个地步的私营企业,一个都没有。”

“改革开放,第一个要进入外国的,或者和外国交流的,就是那些保存下来,经营良好的国营大厂,公改私已经步入最后的阶段,这些大厂,每一个厂算上分厂,都有数万名员工。它们分布于全国最重要的十大城市之中。要改革,却不能让民众产生不信任,这批人,十大城市连起来就是几十万人,这些厂,决不能倒!”

“它们不能倒,不过现在他们身后已经没有了国家,他们必须自己去和外国人谈,这些经验,这些大厂缺乏之极。要知道,有国家撑腰和没有国家撑腰的谈判态度,是两张面孔。”男子叹了口气:“不仅是他们,那些地方上有资金即将崛起的企业,也有这种担忧。要让中国的企业尽快接受这种变革,秦皇朝这个公司,他选择回到祖国,就有义务将这些知识和经验传给中计委。”

“这是其一,我再次重申,不要小看这些经验,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们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完成改革,总理和**的意思我想各位已经非常清楚。我不必累述——这些经验会为其他挣扎中的企业带来一线生机,就为了这一点,秦皇朝的回归,就利大于弊。”男子看了看所有人,淡淡地说:“你们未必看不破这一点,但是,你们却存了患得患失的忐忑心态……同志们,改革需要的是魄力。”

他轻轻咳嗽了几声,旁边的警卫立刻掏出一个白色瓶子,拿出几片药。男子兑水喝了下去,休息了一阵,才说:“第二,就是小秦同志提出的文化战争……”

他深深扫视了一圈全场:“这个议案,我昨晚已经呈给邓**了。”

劳副部长嘴里有些发干,昨晚呈给**,今天就召开会议?

这件事已经有定论了?

“我想,大家对邓**都有一定印象。”男子语气里带上了尊敬:“事必亲躬。”

“当年,是他老人家一个个地接见华侨,一个个地接见数学家,科学家,美术家。一个个地给文\革中受到委屈的老干部平反。”

“这次改革,他老人家一次次地亲自来到上海,一次次地召集上海主要厂长,询问他们的看法。”他呵了一声:“那些厂长,就是像秦先生这样,对比起各位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知道邓**怎么称呼他们的吗?”

“改革的火种。”

这句话出来,不少保守派脸色都微变。

这个公司,他们掂量得清楚它的重量,只是,现在忽然发现,这个重量仿佛比他们想得还要重!

“他们比起小秦同志的公司,更小,不过要改革,就绝对脱不了这些人。麻副部长,你知道你们中\宣部的赵部长为什么没有主持这场会议吗?”

“因为,他现在在开一场规格更高的会议,而议题,就是讨论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的可能性。”他站了起来,双手撑在桌子上,认真地说:“各位,我现在传达一下**目前为止的意思。”

所有人,悉数起立。

“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他们的根。书记,画册,现在的游戏,这些都是最主流的传播途径。足以给下一代造成巨大的影响。这就像电视的舆论导向。这种事情,可能会出现,可能不会。但是一旦出现,它将是列强进攻中国的一把利器。”

他有些沉痛地说:“因为……中国在这些方面几乎全部都走在发达国家的身后。我们要承认以及正视自身的差距。”

“我们应该感谢小秦同志,如果不是他指出这一个隐患,那么很可能被智囊团忽略过去。毕竟,现在的中国,太需要经济打底。”

“如今,我们有了我们的先锋。”他用说过几次的话,再次提醒:“我再重申一次,电子娱乐业,比各位想象得更加残酷,中国除了小秦同志的公司,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抵御文化入侵,如果它真的发生的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