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二十七章 三种应对策略 (第1/3页)

加入书签

廷议结束之后,袁可立、孙承宗、毕自严等人,跟随着大明皇帝走在庭廊之上,准备回到乾清宫的西暖阁去,张嫣走的另外一条路回的东暖阁。

“万岁,银庄办的差不多了,但是京城的富户们,都把银子存到了浙商的票号里,现在储蓄的银两并不是很多,这件事,臣有些想法,还得万岁拿个主意。”毕自严边走边说着。

朱由检拿过了毕自严的奏疏,看了两眼,说道:“景会你自己看着办吧,吸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大明朝廷的信誉问题,这辽东天天吃败仗,你这银庄吸储就搞不过浙商。”

“若是大厦将倾,浙商的票号们可以在南直隶兑现,甚至在万里海塘,占城、麻六甲等地也可以兑换,大明银庄可以吗?不行,所以呀,这件事,慢慢来不急。”

毕自严也知道这个事急不得,他略微有些感慨的说道:“不过游击将军郑芝龙对这件事还是很上心的,他弟弟是银庄揭牌之后,第一个入储的大户,存了三百万两银子。”

朱由检先是一愣,然后想起了竞速送粮的杭州首富沈家,问道:“杭州沈家呢?他们把钱放在了哪里?”

毕自严闻言笑着说道:“沈家全都转存到了大明银庄了,杭州沈家是第二个入储的大户,存了近五百万两银子,但是这笔钱,还得从浙商的票号里取银,至少要三个月才能全部调配完成。”

朱由检惊讶的看着毕自严说道:“景会你这胃口很大呀!仅仅这两户就已经快千万两银子了,据朕所知,浙商最大的票号永徽票号,也就只有不到四百万的规模,你这一下子弄了八百万。”

“万岁,全大明的银子都应该放在大明银庄里。”

“臣已经打算将存储的费用进一步降低,将每百两每年三钱银,降低到每百两每年一钱银子,持续吸储。”毕自严小心的表示了一下自己对银庄的野望。

“这么看来,大明这块招牌,还是很有用的嘛。”朱由检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大明的朝廷信誉的确还没有破产,最终破产应该是在崇祯十五年的松锦大战之后,才彻底破产。

毕自严又拿出了一份奏疏,说道:“这是一份臣收到的一份奏疏,臣以为有些道理,但是又不甚明白,还请万岁圣裁。”

朱由检驻足,身后的朝臣和仪仗们,也瞬间停住了脚步,他打开了奏疏看了几行字,还给了毕自严,态度不言而喻。

“臣省得了。”毕自严也瞬间理解了万岁的想法,将奏疏递给了旁边的王承恩,这东西的最终结局,就是小膳房的灶台。

朱由检边走边说道:“掮客很多,他们多数巧言善辩,能把死的说成活的,上嘴皮下嘴皮一碰,的确很容易迷惑人,但是这道理就是道理,不是巧舌如簧就能够指鹿为**。”

指鹿为马这一句的批示,出自皇帝之口,这个人多半是完蛋了,哪怕是明公们和万岁明里暗里的作对,但是万岁是大明的皇帝,金口玉言,说他是奸贼,祸国殃民,此人在大明就是奸贼,祸国殃民。

其实奏疏里的内容很简单,类似于后世常见的鼓吹官本位的大明制度,巨贾们逃脱不了朝廷的铁拳,不用对商贾严看死守,可以适当放宽,刺激经济。甚至用到了杭州沈家和福建郑家举例。

郑家都跑到长崎定居了,不是还得乖乖的给都大明皇帝送钱?

但真的是这样吗?郑家虽然积极配合大明皇帝的政策,郑芝龙甚至亲自入京,甚至每次郑家见大明的皇帝,就没别的事,就俩字,送钱。

但是他们真的对朝廷的铁拳有任何一丝一毫的顾忌吗?

其实并没有,他们只是在大明的框架下,想要通过皇帝的权威,突破自己本身的阶级天花板罢了。

大明皇帝的黄衣使者,甚至连扬州的五个不在朝的文人都抓不了,甚至闹出了黄衣使者被赶进粪坑里的局面。

这叫做大明的巨贾们逃不掉大明朝廷的铁拳?

稍有风吹草动,郑芝龙泛舟出海,朱由检能拿他,拿他们郑家,有什么办法吗?

并没有。

巨贾们吊路灯吗?就是把巨贾们吊了路灯,他们的宗族,会继续之前的行当,继续自己为所欲为。

哪怕是抄家灭门,能阻挡这种乱象?

耿如杞把山西十大豪商给一锅端了,甚至连代王和晋王都锒铛入狱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