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章 人世隔红尘 (第1/3页)

加入书签

在左壁之上,起首又是两行诗,为行书,却毫无飘逸之势,笔锋凝滞,划痕极深,似乎能够听到写字之人沉重矛盾的叹息。

“黄金转世人何在,白日飞升谁见来”

在这句质问之后,是周癫对自己将近百年修真生涯的一个回顾。

静静看着这些或平淡或迷茫或激动的叙述,满江红发现,不能把他当作一个简单的宗教人士或者修真标杆来看待,他至少还是一个复杂的人文主义者,一个神秘文化的固执研究者,一个异能开发的孤独探索者。

周癫的研究领域不仅涵盖了符箓丹方炼气,甚至连巫术佛法都有涉猎。比方说在他修炼的过程中,结合道家“形神相守”与佛家“形神相离”的理论,将自己的神识逼出。这与史料记载是吻合的,“其常与僧众混杂”。虽然这个手段并不能达到上古之人“元神出窍”的效果,却非常犀利,等于是在清醒状态下把意识投射出去。

再比方说,他可以借助风云雾等一掠百丈,虽然不是真正的飞行,更不可能“朝游北海暮苍梧”,却已经突破人体极限,进入了另外一个领域。

但是这些,他个人认为都是“小技尔”。

修真的目的是什么,是飞升。

飞升的目的是什么,是成仙。

成仙的目的是什么,是长生。

在世人眼中,他俨然已经成为了陆地神仙。但他自己知道,他不是。

而那时,他已经立于人间巅峰了。百尺竿头,再难寸进。

他发现,在秦之前的仙人不胜枚举,在秦之后的飞升却寥寥可数。各地流传的成仙案例,经过他一番考证之后,认为绝大部分都是“以讹传讹”,只有极少部分是“或有之”。

经过一甲子的研究之后,从一些隐晦的典籍中,从一些秘不示人的口传中,他拼凑出一部恐怖阴森的修真发展史。

修真的黄金时期在秦之前,准确地讲,叫“炼气”。

修真界面临的第一次浩劫,是在战国末期,神女“一剑断天门”,导致天界与人间的联络中断。此后非但天人下凡成了极其麻烦的事情,而且由于缺乏来自天界的灵气灌入,人间灵气便成了无源之水,渐渐溃散。

灵气缺乏,修真艰难,符箓丹方等等才被开发出来以弥补不足,但终究不是正途。

修炼有成的人一代比一代少,终归还是有,便要奔赴昆仑山去寻找仙缘。

天门虽然中断了,天宫却会隔十几年在昆仑山上出现一次,接引有缘之人。其中不乏特别优秀的人物,天宫也会主动前来接引,是为“白日飞升”。

但是这种苟延残喘的局面,在南宋中期遭遇到毁灭性打击。

某一日,道门炼气八层以上的高手集体消失,连佛门高僧,山精树怪也不得幸免。

这是一幕浩大无比的飞升场景,在先秦都不曾出现过。

日出时从昆仑山起,日落时到南海滨止,那一日,所有的修真者遽然心神不宁,修为愈深感受愈强烈。然后他们目瞪口呆地发现,正好好说着话或者盘坐入静的师长,手舞足蹈挣扎着飞入了高空,好像一只只被绳子突然拽起的小鸡仔。

在屋中的,穿顶而出;在那深洞之中闭关的,破门而出。倘若运气不好,碰上了石门铁门,在猝不及防之间来不及运气,便会撞得头破血流,脑浆迸裂,尸体从半空之中摔落。

大海遽起波澜,海怪蛟龙直飞上天,虽张牙舞爪也无济于事。

那些侥幸目睹的俗人皆拜服于地,高呼“成仙”,但亲近者却不寒而栗。虽然他们对外粉饰以“师长得道飞升”,实际上心里比谁都明白,仿佛天空撒下一张无形的大网,把天下大鱼统统打尽,只剩下一些不成气候的小杂鱼。

翻江倒海,涸泽而渔

自此之后,修真一脉奄奄一息,有的甚至断了传承。

而在世俗中的道门,则以玄谈济世修身养性为主了。

当初剩下的那批炼气六七层高手,从此留下了心理阴影,道心蒙垢,不得寸进。

谁还敢去飞升太可怕了

是为末法时代来临。

但是人世间一切,均敌不过光阴冲刷。

当初的隐秘,知道真相的人本来就不多,渐渐被淡忘。

更何况长生本一直是人类最大的梦想

所以一批批修真者还是前仆后继,聚往昆仑山,逐渐形成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大门派仙人谷。

而天宫自那日起,不再显露于世间接引飞升之人,事实上也没有谁能够自己飞起来。

这样过了一百年之后,昆仑山突然出现异兆,天宫再现。

但是有人去,却无人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