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章矛盾

加入书签

此时日本国内并不乏反战声音,由是,石原莞尔才需要**这样的主战者站出来帮助自己冲锋陷阵。而他之所以愿意让东条复出,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因为觉得东条头脑简单容易控制。正因为有这样的考虑在内,当东条忽然表现出智慧的一面,他不禁变得警惕起来。日战争走到这一步,石原始料未及,不过他依旧不以为国具备攻略日本本土的能力,所以他才如此坚决的主战。当然了,万事都无绝对,为了以防万一,他以为就是要抵抗也应该有一定的策略和底线。而如果真的到了无法抵抗的那一天,为了大和民族的存亡大计,投降也不可避免。

石原自有考虑,自然不希望主战派脱离自己的掌控。**表现得如此出挑,其动机当然了是为了兵权,这却触犯了石原用他的底线。

“绝对不能让东条获得再次上位的机会,否则的话他肯定会将日本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石原心这样想着,看向东条的目光充满了警惕。然后他又想道:“奇怪,上等兵什么时候具备这样的**智慧了。不对,其背后肯定有高人支招。”想到这一点,石原心有了打算。

东京,**的宅邸,沈春明袖手站在院子里,他看着远处那朵庞硕的蘑菇云,心充满了震撼。沈春明现在的日本名字叫做东条浩二,乃是东条家的远房侄子。赖偷天换日之功,因为长得和东条浩二很像,于是时隔四年之后,东条浩二以伤员的身份再次回到了东京。沈春明是三个月之前进入日本的,所以对于超级炸弹他知之寥寥,因为此,当超级炸弹真实的威力展现在他面前,他就和他那便宜叔叔一样也被震惊了。“可惜不能对东京使用,不然的话,只要将裕仁还有石原为首的日本高层悉数炸死,那我军肯定能兵不血刃占领日本,”他这样想着,心头升起一丝残忍的**。

“少爷,用晚膳了,”身后响起轻微的脚步声,然后一个老年口音在他背后响起。

沈春明心一凛,脑海泛起顾教官的一番话,马上收敛心神,缓缓转身然后看着老管家道:“叔叔还没有回来。”

“将军吩咐过不必等他,少爷,请。”

沈春明长得像俘虏的日军上尉东条浩二,东条浩二居然是**家的侄子算是狐瞳“偷天换日计划”行动组的意外收获。事涉**,常根不敢大意,向欧阳云做了汇报。三天后,欧阳云特地将常根叫过去,然后就有了沈春明的东京之行。

偷天换日计划进行到现在,其打入日本的成员已经超过了一百人。这一百人里面既有混入日军并且取得高位的江一戈、汪明城等人,也有东条浩二这样着眼于未来或者负责单一任务的“闲子”。每一个偷天换日计划成员都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对于他们的使用,上至欧阳云下至行动组的组长连长军,他们都尽量做到慎之又慎。而行动组赋予沈春明的任务,就是让他辅佐**,促成日本的坚决抵抗。

乍看上去这似乎和欧阳云希望以最小代价攻下日本的初衷相矛盾,但是因为欧阳云希望战后日本能够表现得更温婉一些,那么在战时最大程度的杀伤日本的有生力量就成了必然选择。而要达成这一点,单靠**队就不行了,还必须日本方面的充分配合。所以沈春明的任务就是帮助**再次掌权,促成日本军队进行最大程度的抵抗。

国动用了八枚**轰炸了日本八个地区,直接造成日本军民死伤超过两百万,而且这八个地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名符其实的绝地,当这一消息在世界上传开,世界舆论先是集体噤声,然后则沸腾成一片。

民间,只要是日本的敌对国,无分美国、英国、法国、苏俄无不是一片欢腾。其苏俄人更高声呼吁对德国进行核轰炸,并称核轰炸德国的话八枚绝对不够,怎么也得二十枚。几国民众,法国人算是最矜持的,然而,从下列这件事上却不难看出此事对他们其实还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在此后大约半年的时间内,国云南和广西口岸的法国人入境记录呈持续增长趋势,其在7月份,通过这两个城市进入国的法国人更是超过了两万人。进入国境内的法国人激增,同时,昂波斯的战斗法国**的支持率也持续暴涨。很显然,通过国对日本进行核轰炸这件事,法国人对在国帮助下复国的信心空前增强。美英两国作为日本的交战国,其美国更作为第二大受害国(美国人也有认为是第一受害国的),其民间的反应是最强烈的。就在核爆后的第二天,美国多个城市爆发了欢庆游行,美国人纷纷走上街头表达自己对日本遭到核轰炸的幸灾乐祸之情,同时也真正开始对国另眼相看起来,乃至于开始称呼国为“我们的盟国”、国人为“我们最真诚的朋友”。

不过,来自民间的欢呼和热情却不能代表各国**的态度。虽然几大国先后都向国**打来贺电,祝贺国**沉重的打击了日本军国**,然在私下里,他们一边成立专门的部门调查日本核爆的真实威力,一边召开紧急磋商会议——一者商讨本国制造**的可行性,同时重新审视对华关系,商量调高国战略盟友地位的必要性。

除开这些盟国国家,轴心国方面自然不能不提。德国柏林,当相关消息传来,**先是立刻调阅了有关挪威重水工厂爆炸案的卷宗,然后拍桌子痛斥情报部门和安保部门的负责人,称正是因为他们的不作为才让德国在核研究上落在了国后面,并公然叫嚣称国人窃取了德国的核研究资料——“国人就是一群卑鄙无耻的强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