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OO四九章 毫不知情的日军

加入书签

张昊笑道:“叶大人不必计较这些,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干,在一支部队中,各人的能力不同,分工也不同。做为一个指挥官,要作的就是把握全局,制定战术,分配任务,明确责任,剩下的就让负责的人干。

就像我们首长,他只让我防守光州,并未告诉我怎么防守。怎么防守那是我的事,他只要求我死守光州三天,至于其它的事,由其它部队完成。

而我让一营防住北门,二营防住东门,三营守住城池,这是我的战术,也是我的命令。至于防线怎么安排,兵力怎么分配,那是营长的事。作为一个指挥官,不必事必躬亲。叶大人可知司马懿为何能算出诸葛亮命不久矣吗?”

“噢”叶祖珪听张昊说起这件事,顿时来来了兴趣:“叶某只知诸葛孔明与司马仲达同头三国时期的军事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明阴阳,懂八卦,能掐会算,莫非张团长也知这些。”

张昊说道:“其实这些并不神奇,只要平日多细心观察,便可推测一二。当年诸葛亮六出歧山,司马懿闭门不战。这四川出中原,路途遥远,一进一出劳民伤财不说,诸葛亮一无所获,岂能不气?

再加上年纪已大,路上颠簸,第六次北伐的已经重病在身,而司马懿从一个俘虏的蜀汉士兵口中得知,凡士兵犯错得二十杖刑者,丞相均亲自监刑。司马懿便算出诸葛亮命不久矣。”

“这是为何?”叶祖珪不解的问道。张昊说道:“叶大人,请想一想,一个二十军棍的扙刑,诸葛亮都要亲自监刑,一个国家如同这样的小刑何其多,如果事事都要过问,再有本事的人也会累死。”

叶祖珪听完张昊的分析,不由的点头。“张团长所言,叶某也知其味,只是,我们以一千兵力,对敌五千,是不是太过悬殊。张团长可有必胜把握?”

对于这种常识,叶祖珪不是不懂,而是感觉张昊太不把日本人当回事了,五千多倭寇,张昊几句话就把防守光州的要务办完,这是不是有点太儿戏了。

在叶祖珪眼中,日军的战力可是清军的几信,几千人就可以打的清军几万人望风而逃。而张昊却想用一千人与日军五千人对战。虽说有城池作依靠,那也是五千日军呐。

要知道,如果是五千日军对清军,清军至少得三万人以上才敢与之一战。叶祖珪百思不得其解,张昊那来的这么大胆量。这怨不得叶祖珪怀疑,因为他不知道张昊这支部队的战斗力。

在后世,陆战队的训练与特种部队想差无几,而特种兵那又是兵王的存在。所以陆战队的战斗力相较于其他陆军部队还要略胜一筹。而张昊对这年代日军的装备也了解。这年代,**和大炮是陆军的两大武器

甲午战争之前,日本陆军使用的枪支,大多依靠欧洲进口,型号庞杂,性能比清军落后。1885年,陆军中佐村田经芳对进口**进行改进,制成村田13式单发**,后又改进,成为村田18年式单发枪。

甲午战争中,鬼子陆军多数均使用这种当时工业落后的日本生产的二流**。重武器,鬼子陆军使用的火炮最初主要是旧式德国克虏伯炮。

1881年大阪兵工厂仿造意大利等国2种青铜架退式火炮成功,其中70毫米野炮,最大射程毫米山炮,最大射程3000米,不久又制成90毫米的臼炮,1887年后,陆续装备部队。

至于机枪,现在能用的只有手摇的加特林和马克沁,加特林机枪是美国人加特林在美国1860年发明的一种手摇机枪,发射速度为350发每分,射程为2000米,在19世纪发明的手摇机枪中它最为有名。它有6-10根枪管,利用手摇作动力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作。

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其口径为 11.43毫米,枪重 27.2千克,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水冷枪管;采用容弹量为333发6.4米长的帆布弹带供弹,弹带可以接续,理论射速 600发/分,可以单、连发射击。

这两种机枪日军有没有装备张昊不知道,但张昊知道,即便日本装备了,数量也不会多。以日本现在的工业能力,根本供不起这两种机枪的子弹消耗。而自己一方,人手一支自动**,每个班两挺机枪,每排还有三门迫击炮。

每连一个机枪排,三挺重机枪,六挺轻机枪。每营还带一个炮排,外加炮兵连分给各营的步炮排,无沦怎么看,张昊都觉的自己一方的火力都占绝对优势,对此一役,张昊有十足的把握。

听到叶祖珪怀疑的声音,张昊一笑说:“行不行一战便知。”叶祖珪还想说话,张昊连忙制止道:“叶大人,稍安勿躁,在开战前,我只有这么一小会空间,一旦开战,你我将无休息之日。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张昊说完不等叶祖珪回声便起身而去,留下叶祖珪在原地无奈的摇头。张昊一出这间小屋便还遇上代理参谋长丁家伟,丁家伟一看张昊说道:“团长,这地图弄好了,各营的防线也画上去了。”

张昊接过地图看了一会说道:“嗯!可以,这两个营长当的还可以。对了,日军到了什么位置。”丁家伟来到大图前指着一个地方说:“根据侦查连的报告,已经到这儿了,距离我们一道防线不到三十公里。”

“侦查连回来了吗?”张昊问。“只回来二排和三排,一排还在前方跟踪侦查。”“告诉侦查连,让他们留下几个人侦查就行,其余的人都撤回来。”

“嗯,好”丁家伟应道。张昊看看表,已是下午二点,距离天黑还有近四个小时,张昊眉头一皱:“日军行军速度不慢啊,这才八个多小,行了六十公里,照这么算,天黑之前他们就能与我们第一道防线接触。”

丁家伟说:“嗯!不错,我已告知一营二营,让他们加快速度建立防线,并让他们放出五公里的警戒哨。”“嗯,这就好,弄不好今晚就会开战,让侦查连的战士到十公里内就撤回来。”

此时,日军军队还在有条不紊的行军,田中孝佑骑着马走在军队中央的,与身边的两人聊着天:“山木君,我距离光州还有多远?”右边一个大佐说道:“不远了,刚才休息的我看了一下地图,还有四十公里,按我们的行军速度,应该不到三十公里了。”

“哟西!天黑之前我们就可以到达光州城了,如果我们再快一点,天黑之前就能进光州了。”“嗨!将军说的时,是否让部队加快行军速度?”“不不不,士兵行军一天,不能让我们的勇士太过劳累,明天再进也不迟。”“嗨!一切听将军安排。”

从两人的谈话中感觉,此去光州不用战斗,光州好像已经是他们的了。这也难怪,这支日军自南下以来,并未受到多少抵抗,一路上逢城必破,**军队根本经不起他们炮火的攻击,往往炮声一响,守军早已作鸟兽四散。

就连攻打全罗北道首府全州,也用了不到两个小时间,这近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几乎都在行军。他们的目的与楚卫国猜测的基本一致,他们要占领**西南部,并在此建立一座海港,以做为入侵中国的基地。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座地狱。此时光州城外正热火朝天,各道防线上正在建立自己的防御阵地。士兵正奋力的挖着战壕。一营长将自己的指挥部设在二道防线上,此刻他正在一连视查阵地建设。

“报告,指挥部来电,日早距我一线防御不足二十公里,参谋长命令我们加快速度。”“知道了,**参谋长,顶多是代理的。刚刚上去就给老子下命令。”一营长对干二营长提为参谋长十分不服。

不服归不服,但命令还行执行,他立刻叫道:“一连长!”“到”一连长闻声应道。“马上派出五公里警戒哨,让你们的连队加快点速度,鬼子快来了。”“是”一连长接到命令立刻执行。

二个小时之后,一连防御阵地建立完成,消息再次传来,敌人距离只有十公里。这时已是下午四点,刚刚挖完战壕的一连立刻分配火力。

一连建立的是两条U型防线,两条防线相隔二百米。三挺重机枪中,有两挺分列两边,一挺置于阵地底部,放在第二道防线。六挺轻机枪两两一组,置于一道防线,分列重机两边百米处。

一排在底,二三排在左右,三门迫击炮分别置于三挺重机枪之后,武器前重后轻,人员前轻后重,这样第一线阵地利用武器的优势可以歼灭更多的日军,第二线阵地则是保持着人数的优势。

很快在连长的指挥下,一切准备妥当,就等日军前来。前方情报不断传来,十五公里,十公里,五公里。这时候,在一连阵地上,用肉眼就能看清日军队伍的轮廓。

随着天色渐渐发暗,日军越来越近,到这时候,日军依然保持着四人一排的纵队,毫不知情的继续前进。这也怨不得日军大意,在这个时代的战术中,防守方应在城内防守。攻城方应该到达城下方能攻城。

此时距离光州还有五公里,不是攻城的距离,对方也不可能在城外设防。按照田中孝佑的计划,他打算在距离光州两公里的地方按营扎寨。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儿遇上一支**的军队。

一营长坐阵一连指挥,看到敌人这种队型,还依然若无其事的行军。而自己让一连建立的阵地正好对付这种队型。他立刻兴奋的叫道:“全体都有,准备战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